首頁 新湖南冷水江頻道 社會新聞 文化中國行·銻都古村行(四) 錫礦山街道船山村:銻馬古道今猶在

文化中國行·銻都古村行(四) 錫礦山街道船山村:銻馬古道今猶在

2024-10-31 22:03:34 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 曹丹 吳凱

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10月31日訊(通訊員 曹丹 吳凱)“山間鈴響馬幫來?!变R馬古道,顧名思義,就是靠人挑馬馱運輸銻品的古道。在錫礦山的大峽谷中,就綿延著這樣一條神秘的銻馬古道,它見證了錫礦山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山頭,成長為“世界銻都”的傳奇歷程。銻都古村行,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錫礦山街道船山村,探尋銻馬古道的前世今生。

主持人謝思雨說:“腳下這條蜿蜒曲折的石板路,就是錫礦山藍田銻馬古道的一部分。它位于船山村、樊家村、九里水和利民村境內,總長5.38千米,平均寬度為1.5米,由不規(guī)則的青石板鋪就,歷經百年風雨,依舊堅實如初。在新中國成立前,銻馬古道一直是由東出錫礦山的唯一出路?!?/p>

早在1541年,錫礦山銻礦就被發(fā)現(xiàn),當時的民眾誤把銻認作錫,故名錫礦山,并一直沿用了下來。1897年,礦山才正式開采。受地理環(huán)境和交通條件的限制,銻礦無法長距離運輸,這條靠人和馬共同踩出來的古道便應運而生。每天有上千人,或肩挑,或馬馱,穿梭在雪峰山脈,將出產的銻運送到藍田(今漣源市),再由藍田的船運輸?shù)介L沙等地冶煉,由此催生出的碼頭、茶販、小店多如繁星。當時的繁榮,可見一斑。

主持人謝思雨說:“人們常說‘古道西風瘦馬 小橋流水人家’古橋總是與古道密不可分的。眼前這座風雨橋,正是銻馬古道的標志性建筑。船山風雨橋建于清代道光年間,距今已有200年歷史,是當年連通錫礦山到漣源、長沙、衡陽等地的必經之道,也是在錫礦山通公路之前, 與長沙人員物資往來的重要節(jié)點?!?/p>

船山風雨橋分為上下兩部分,下部是堅固的拱形橋身,上部則是橋屋,內部采用穿斗結構,形成了穩(wěn)定而美觀的整體。在過去,這座橋免去了運銻工人涉水過河的風險,也為過往的行人商販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庇護,承載著一段輝煌的銻業(yè)貿易史。

主持人謝思雨說:“不僅如此,這條古道還是錫礦山地區(qū)革命斗爭的見證之路,是‘世界銻都’的‘紅色通道’。1935年11月底,北上抗日的紅軍從漣源來錫礦山,經樊家村至石坑里時,天下大雨,紅軍戰(zhàn)士就在石坑里的‘光榮洞’內避風躲雨,再穿過村中風雨橋、上瀝河、聶家坪、八角古井,勝利山下的八角樓、田再坳,達到陶塘,與紅軍大部隊會師?!?/p>

1949年10月2日,解放錫礦山戰(zhàn)役打響,解放軍在勝利山打得國民黨軍隊南逃,解放軍經船山村,從官路灣、中連一路追擊,將敵軍趕出了冷水江境內。

主持人謝思雨說:“此刻,我徘徊在這條古道,想象著古道當年的盛況。是鈴聲悠揚,馬蹄聲長,還是其他的模樣?也想象著人挑馬馱銻礦運輸?shù)钠D難與歸來時的喜悅;想象紅軍北上抗日最終成功會師的堅定與舍生忘死;想象一條狹窄的小道穿山越嶺,起起伏伏,彎彎曲曲,是如何熠熠生輝的?!?/p>

后來,隨著鐵路、公路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銻馬古道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,任由時光的荒草爬滿自己的身軀。似乎只有郊野徒步、探險旅行的人會偶爾來到這里,陪伴它一段時光,然后又匆匆離去。

主持人謝思雨說:“其實,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對它的保護與傳承。一直以來,市委、市政府都在思考如何將銻馬古道進行保護開發(fā),融入到錫礦山生態(tài)修復與文旅融合的大課題中。就在今年,銻馬古道被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,并將其列入錫礦山紅色工礦旅游線路?!?/p>

銻馬古道,不僅是一條見證錫礦山礦業(yè)興衰的歷史走廊,更是一座承載著革命先烈奮斗精神與崇高追求的豐碑。它如同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,為后人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精神食糧。

錫礦山街道船山村黨支部書記楊六毛說:“我們下一步的計劃,是要修繕風雨橋和古道,申請‘紅色村莊’,積極融入到錫礦山旅游路線里去,讓銻馬古道重放光彩,村民在家門口可以吃上‘旅游飯’?!?/p>

主持人謝思雨說:“未來,當我們重走銻馬古道,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時,別忘了,它留給我們的,不僅僅是歷史的記憶,更是關于勇氣、堅持與合作的深刻啟示?!?/p>

責編:周曉明

一審:鐘鼎文

二審:熊敏

三審:羅曦

來源: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