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教育服務 教育動態(tài) “雙減”政策落地推行,孩子們的時間去哪兒了?

“雙減”政策落地推行,孩子們的時間去哪兒了?

2021-11-29 09:27:57 新華每日電訊

“雙減”之后,孩子們的時間去哪兒了

新華社記者 胡浩、史競男

周末節(jié)假日沒有校外學科培訓,平日里書面作業(yè)也變少了。隨著“雙減”政策落地推行,我國基礎教育格局正發(fā)生重大變化?!半p減”之后,孩子們的時間去哪兒了?

作業(yè)負擔少了,休息睡眠多了

上學放學時間調整,是“雙減”政策落地后,不少家長和孩子們最先感受到的直接變化。

在北京,市教委要求,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:20,中學一般不早于8:00;下午放學時間調整至17:30。若家長有特殊原因接送需求,可向學校提出申請。

“十一”假期后,杭州初中全面取消統(tǒng)一早讀,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:00。杭州市教育局要求,非寄宿制初中晚自習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:30,寄宿制初中晚上就寢熄燈時間不得遲于21:30。

廣州出臺《關于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(yè)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通知》,向課堂要質量,盡量不留作業(yè)回家,全力保障孩子每天10小時睡眠和1.5小時以上體育活動。“早上差不多能睡到自然醒,踏踏實實吃完早餐再去學校?!睆V州市越秀區(qū)一名五年級學生說。

上學時間延遲,是為了給孩子們更充足的睡眠時間;放學時間推后,則是為了解決家長難以接送的“三點半”難題。

下午4時左右,走進安徽合肥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,操場上,田徑社團、啦啦操社團、籃球社團等在進行訓練;教學樓里,各年級均有“課后服務”,在老師指導下,學生們寫作業(yè)、閱讀、繪畫……

“雙減”改變的不僅是上學放學作息時刻,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分配也有了明顯變化。

“以前每天到家后,各科都有作業(yè),聽寫、改錯、打卡,經常弄到很晚?,F(xiàn)在不少作業(yè)在學校就已完成,孩子可以早點睡覺了。”成都某初中一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。

據教育部統(tǒng)計,截至10月底,全國義務教育學校中,99.3%的學校出臺了作業(yè)管理辦法,97.1%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(yè)公示制度,學校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。

校外培訓少了,興趣愛好多了

減輕校內作業(yè)負擔,減輕校外培訓負擔,正是“雙減”目的所在。不用再“趕場上課”,能否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童年?

在清華大學附屬小學,十多年來持續(xù)開展的“1+X”課程每學期已開到70多門,供全校學生選修,“雙減”落地后愈發(fā)受到家長和學生歡迎。

“‘雙減’本質上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,追求育人的高質量?!鼻迦A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認為,一方面要踩住“剎車”,把學生從過去繁重的作業(yè)和課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,另一方面也要為學校教育迭代踩下“油門”,重構全面落實兒童素質教育的高質量學校生活,引導學生學會求知、學會做事、學會共處、學會做人。

“雙減”之后,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利用課余時間,或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,或走向戶外進行體育鍛煉,或捧起課外書、拾起畫筆,打卡書店、博物館等,投入更廣闊的興趣天地。

沈陽初一學生崔宸溪因指出英語教材配圖錯誤而登上熱搜,被網友稱贊:“后生可畏!這才是素質教育應有的樣子?!彼膵寢屚醯ふf,曾為孩子“補習班報得少”而焦慮,但最終決定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?!半p減”之后,酷愛昆蟲的崔宸溪有更多時間去戶外觀察、去圖書館選書,堅持心中的那份“熱愛”。

北京圖書大廈在“雙減”后迎來更多看書買書的中小學生,一些民營書店也積極嘗試課后閱讀服務,舉辦公益講座?!艾F(xiàn)在補習班不讓辦了,孩子有大把時間閱讀,可以開闊視野、陶冶情操,也是個不錯的選擇?!北本┘议L孫先生說。

專家表示,“減”負擔也要“漲”興趣,孩子們有了更多自由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,“雙減”勢必帶來更加健康的教育生態(tài),讓孩子們在興趣愛好的陪伴中樂享童年。

孩子時間變化 沖擊傳統(tǒng)理念

“雙減”是一場力度空前的改革,必然對一些傳統(tǒng)的教育理念、教養(yǎng)方式帶來沖擊。

今年10月,貴州一家長抱怨老師布置作業(yè)太多,卻遭到37名家長聯(lián)名要求其為孩子轉學,理由是理念不同。培訓機構上不了,就“一對一”或“攢班”;學校作業(yè)少了,就自己買卷子讓孩子“刷題”——這樣的理念,確實與“雙減”背道而馳。

改變慣性思維,減少家長的焦慮,需要一套“組合拳”。

“校外問題從校內多想辦法解決,課外問題從課內多想辦法解決,學校要在黨建、課程、教學、作業(yè)、課后服務、管理等多方面綜合發(fā)力?!比舜蟾街新?lián)合總校常務副校長、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認為,“雙減”應從校外治理與校內提質雙向發(fā)力,讓教育回歸學校、學生學習回歸校園,在校內學會、學足、學好,讓學?;貧w育人,增強教育主陣地作用,讓學生回歸全面而有個性的發(fā)展,最終實現(xiàn)“去功利化,回歸公益化;去應試化,回歸素質化;去焦慮化,回歸理性化”目標。

“要以育人共同體建設為載體,深化家校協(xié)同工作。”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認為,要做好政策宣傳解讀,讓家長理解政策,信任教師工作,達成共識、形成合力、協(xié)同育人。同時,要向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法,提升家庭教育質量。

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圣足建議,學校要以教學改革實績贏得家長的認同與支持,并引導家長改變短視化、功利化教養(yǎng)心態(tài),一些“雙減”配套改革還需深入推進。

減負是一項長期任務、系統(tǒng)工程,需要政府、學校、家庭、社會聯(lián)動,久久為功。各地學校和家長代表紛紛表示,落實“雙減”還需要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深化、社會用人評價導向變革,讓人才成長通道更多元、更寬廣,形成人盡其才的良好教育生態(tài)。

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

責編:楊雅婷

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

返回頂部